实名政策争议再起:化名权与网络隐私面临挑战

近日,围绕实名政策对网络匿名权的冲击,引发隐私保护人士和普通用户的高度关注。长期以来,“网络实名制”在社交平台及部分国家的网络空间逐步成为惯例,但其负面效应正随着平台垄断、AI监控与人脸识别等技术进步显著加剧。据分析,匿名或化名在互联网历史中扮演了重要保护角色。对于女性、跨性别及性少数群体、家庭暴力和跟踪骚扰受害者,以及异议人士和记者,采用化名是防止网络或现实暴力的关键方式。

Facebook等平台虽声称仅要求“生活中常用名”,但事实上频繁要求用户上传官方身份证明,由此将线上身份与法定身份绑定,给易受伤害群体带来明显风险。部分平台甚至在未获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改动用户显名,使隐私处境雪上加霜。

业内呼吁,实名政策虽出于安全考量,但未必有效遏制网络风险,反而剥夺了用户的必要保护伞。弱势群体因此易被曝光侵犯,极端情况下甚至威胁人身安全。

文章最后提醒,维护匿名权不仅关乎个人隐私,也是数字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。

来源